
国际域名注册局(ICANN)与各国政府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一个复杂的话题。ICANN是一个非营利性组织,负责互联网域名系统的管理和协调,但其决策和政策制定过程中,各国政府的参与度和影响力也不尽相同。
一方面,ICANN努力维持其独立性和中立性,试图避免被单个国家或政府所控制。但另一方面,各国政府也希望在互联网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以确保自身的国家利益得到保护。这种矛盾的关系,常常导致ICANN与政府之间存在摩擦和博弈。
为缓解这种矛盾,ICANN建立政府咨询委员会(GAC),允许各国政府参与ICANN的决策过程。但在实际运作中,GAC的影响力也受到限制,因为ICANN最终仍然拥有决策的自主权。
随着互联网的国际化和全球化,各国政府对互联网治理的诉求也日益多样化。有的国家更关注网络主权和数据主权,有的则更关注互联网自由和开放。ICANN需要在这些复杂的利益诉求中寻求平衡,这无疑加大其治理的难度。
ICANN与各国政府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需要不断的协调和妥协。只有双方都能够互相理解和尊重,才能够建立一个更加稳定和有效的互联网治理体系。
各个域名注册局 都是各国政府管理的吗
域名不是政府管理的 ,同样时网站开发商,管理 。 一般简单的域名,需要2.3千块钱可以买到 ,但是后续的装修,模块 ,同样很麻烦 ,如果自己不会弄得话,请专人装修,同样要花2000块
国际域名的域名由来
顶级域名第一类是类别顶级域名,共有7个,也就是通常说的国际域名。 由于Internet最初是在美国发源的,因此最早的域名并无国家标识,人们按用途把它们分为几个大类,它们分别以不同的后缀结尾(用于商业公司);(用于网络服务);(用于组织协会等);(用于政府部门); (用于教育机构);(用于军事领域);(用于国际组织)。 最初的域名体系也主要供美国使用,因此美国的企业、机构、政府部门等所用的都是“国际域名”,随着Internet向全世界的发展,、、一般只被美国专用外,另外三类常用的、、则成为全世界通用,因此这类域名通常称为“国际域名”,直到2013年仍然为世界各国所应用。 地理域名第二类是地理顶级域名,共有243个国家和地区的代码,例如代表中国,代表英国(详见全球国家/地区顶级地理域名后缀)。 这样以为后缀的域名就相应地叫做“国内域名”。 与国际域名的后缀命名类似,在顶级域名下也分设了不同意义的二级域,主要包括类别域和行政区域,这样就是通常说的二级域名:可等二级域下三级注册域名,三级域名可分为两类:类别域名和行政区划域名。 类别域名是依照申请机构的性质划分出来的域名,具体包括:AC 科研机构COM 工、商、金融等企业EDU 教育机构GOV 政府部门NET 互联网络、接入网络的信息中心(NIC)和运行中心(NOC)ORG 各种非盈利性的组织个性域名国际互联网名称和编号分配公司(ICANN)2008年6月26日在巴黎年会上全票通过个性化域名方案,最早将于2009年开始会有根据自己公司名字为结尾的域名,如、、、等等,一个形像的比喻就是这些域名结尾的所有者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个域名注册局。 所以以后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将会有无穷多的“国际域名”。 行政区划域名是按照中国的各个行政区划划分而成的,其划分标准依照原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国家标准而定,包括行政区域名34个,适用于我国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例如北京的机构可以选择如域名。 新增域名域名含义这7个顶级域名的含义和注册管理机构如下: ,航空运输业专用,由比利时国际航空通信技术协会(SITA)负责; ,可以替代的通用域名,监督机构是JVTeam; ,商业合作社专用,由位于华盛顿的美国全国合作商业协会(NCBA)负责管理; ,可以替代的通用域名,由19个因特网域名注册公司联合成立的Afilias负责; ,博物馆专用,由博物馆域名管理协会(MDMA)监督; ,是个人网站的专用域名,由英国的“环球姓名注册”(GlobeNameRegistry)负责; ,医生和律师等职业专用,监督机构是爱尔兰都柏林的一家网络域名公司“职业注册”(RegistryPro)。 关于ICANN为什么要增加新的7个域的背景资料自80年代国际互联网出现以来,、、一直是商家和消费者最热衷的三个通用顶级域。 特别是域名,更是占据了通用顶级域的80%以上。 多年来NSI公司长期垄断对这三个域的注册和管理权。 1999年,ICANN、美国商务部终止了这种垄断局面,在REGISTRAR这个层面引入了竞争机制。 但是在REGISTRY这个层面上的竞争还是不够,造成了DNS体系多年来没有显著改善。 新的7个顶级域的REGISTRY也于2000年11月选定,NSI除了在INFO域REGISTRY的中有少量股份外,与其它各主要新域REGISTRY没有干系。 这样,新的顶级域的推出,将会在REGISTRY业内引进竞争机制。 新的REGISTRY从技术到运营机制方面都有改进,如:一改今日WHOIS分散在各个REGISGTRAR的局面,实行同一的WHOIS;域名信息(zone file)和WHOIS查询全球范围5分钟更新,此前域下需要24到48小时;更高的系统冗余性、安全性和认证的严密程度。 似乎认识到新域带来的严峻挑战,域的运营商Verisign Global Registry Service(2000年兼并了NSI)在向ICANN提交的新合同中(新合同在2001年4月2日正式被ICANN批准),主动提出将在未来的几年中投资两亿美金,用于加强域下的基础设施建设。 域名由来 域名的在互联网域名系统是一个顶级域名(TLD) 。 它的名字来源于单词商业 commercial ,表明其原预期的目的,由商业机构注册的域名。 它已经成长为最大的顶级域名。 诞生 1985
美国为什么要让出互联网域名管理权
打了将近20年的域名战争,美国距离正式放弃互联网域名管理权又接近了一步。 2016年3月10日,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Internet Corporation for Assigned Names and Numbers, ICANN)低调地向美国政府提交了计划,准备脱离与美国政府的联系。 中国和俄罗斯等国也许会为这一结果感到暂时的满足,在他们眼里,美国垄断互联网太久,甚至可以被称为“横行无忌”;而美国人未必高兴得起来,上周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泰德·科鲁兹(Ted Cruz)联合另外两名参议员以公开信形式向ICANN开火,质疑该机构脱离美国控制可能带来的风险。 要想知道为什么奥巴马政府要主动让出互联网域名的最高主管角色,要想知道泰德·科鲁兹在反对什么,首先得知道美国是否真正“接管”过互联网域名,以及ICANN到底是何物。 互联网自诞生以来一直作为美国政府的项目在运作,而在1998年以前,互联网域名的规制几乎是由一个人来完成,这个人叫乔恩·波斯特尔(Jon Postel),他是南加州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 1960年代,波斯特尔是创建互联网的早期成员之一;在接下来30年,他代表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对互联网进行支持和管理。 表面上波斯特尔做出技术决策,例如决定谁来运作国家顶级域名。 当时互联网是如此新奇,以及考虑到各国政府垄断电信运营商阻碍了通信的发展,因此“”这样的顶级域名不是分配给英国政府,而是分配给了私人来运作。 到了1990年代中期,无论是美国还是其他一些国家开始意识到互联网不能这样草率监管。 1998年,克林顿政府开始对互联网进行全面私有化。 当时面临的问题是,互联网如果不是山姆大叔监管,那该由谁来监管?许多政府认为,这项重要工作应该由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ITU)来完成,因为它是联合国的一个部门,规制国际电信业务;其他一些政府,包括克林顿政府则担心,像国际电信联盟这样被国有电信公司和政府监管机构统治的联合国部门,会把互联网掐死在摇篮里。 为了保证互联网的开放,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ICANN)这个独特的非营利组织就应运而生了。 ICANN和美国商务部底下的国家和电信信息管理局签协议,但却拥有私人身份,这有助于保持互联网不受政治干预。 ICANN主要背负两项责任,首先ICANN负责管理互联网的域名系统(Domain Name System, DNS),这个系统让你在浏览器里输入“”,就能依据对应的IP地址,跳转到正确的google网站。 ICANN还是全球顶级域名系统(top-level domains)的分配者,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顶级域名,英国有“”,法国有“”,加拿大有“”,各国政府为这些顶级域名每年向ICANN缴纳授权费,自行对本国的顶级域名管理。 其他顶级域名还有“”、“”、“”,ICANN也不亲自动手打理,而是将这些顶级域名授权给Verisign这样的批发商,批发商们再和Godaddy这样的零售商合作,把特定的域名分配给特定客户——比如将分配给《纽约时报》。 ICANN诞生以后,许多外国政府仍然不依不挠,坚信互联网域名应该让国际电信联盟来管理,因为各国政府在背后可以说了算。 虽然ICANN更像是一个给全世界分配电话号码区号的私人机构,虽然从ICANN手中拿顶级域名的批发商们和ICANN不是上下级关系,美国商务部也几乎没有插手过ICANN的运作和决策,但各国还是对美国政府拥有如此巨大的权力表示持续的怀疑。 尤其是注意到ICANN的15名董事会成员只受到美国加州检察官和美国法律的管辖,发展中国家更是表达了愤怒。 2003年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国停止了对伊拉克顶级域名“”的域名解析,这种行为在中国媒体看来,就是美国大搞单边主义的例证。 一家中文报纸称,“美国政府随时可以挥动悬在各国头上的利剑,而各国毫无还手之力。 ”但实际上,伊拉克顶级域名“”在2003年之前都不授权给伊拉克政府,而是由上文提到的波斯特尔于1997年授权给了一个私人用户——巴扬·艾拉什(Bayan Elashi)。 波斯特尔教授的授权理由是,艾拉什是巴勒斯坦人,拥有美国普渡大学计算机硕士学位,艾拉什于1992年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创建了主机托管公司InfoCom,托管阿拉伯语或穆斯林网站。 而且,当时伊拉克互联网基础设施很差,那么将域名分配给一个有技术能力的美国公司,自然在情理之中。 波斯特尔没想到的是,2002年12月,巴扬·艾拉什遭到逮捕。 2004年7月,艾拉什以及他的InfoCom公司被判有罪,罪名包括违反利比亚和叙利亚制裁法令(销售电脑),以及为恐怖组织哈马斯洗钱,与此同时ICANN暂时拿回了对“”顶级域名的控制权。 布什政府派去伊拉克的特使保罗·布雷默(Paul Bremer)请求将“”域名授权给新伊拉克政府,但是被ICANN数次拒绝,ICANN认为当时伊拉克局势还不稳定。 也就是说,这次暂停解析和美国政府没有任何直接关系。 外国政府不仅对ICANN没有多少决定权,他们还得为顶级域名和美国企业争得头破血流。 从2010年开始,ICANN对顶级域名申请开闸,只要能支付18.6万美元,理论上任何人都可以注册一个新的顶级域名。 Google公司申请了“”、“”,微软公司申请了“”、“”,另外一些公司,则申请了“”和“”。 问题随之浮现,2013年,一家名为巴塔哥尼亚的美国户外运动公司,申请了顶级域名“”。 这一举动遭到了阿根廷政府的强烈反对,因为巴塔哥尼亚是阿根廷与智利境内的高原地区,这个地区也被称为“户外徒步圣地”。 类似的,美国亚马逊公司申请的“”顶级域名引起了相关国家的注意,亚马逊是流经巴西、秘鲁、哥伦比亚等南美洲国家的河流,此外巴西还有一个亚马逊州(Amazonas)。 ICANN如何解决域名纠纷?如果有多个个人、组织或政府申请同一个域名,ICANN要做的就是召集民间社会团体、政府、政府间组织和网络运营商对申请者进行审核,确保所有“利益攸关者”都能对最终的域名分配发出自己的声音。 这种多方利益攸关体模式(multi-stakeholder model),促进了互联网的创新、增长和信息流动,也使得无论是个人、公司、组织还是政府,都没法真正控制互联网。 阿根廷当时面临着一场艰苦的战斗,因为按照ICANN的指南,巴塔哥尼亚不是一个有明确界限的地理区域。 要想被归类为地理区域,你最好得是一个城市,或者一个省/州,美国德克萨斯州的顶级域名“”就是一个合适的例子。 此外,户外运动公司巴塔哥尼亚早已拥有“”,并且在注册patagonia商标的时候,也与外国政府相安无事。 ICANN的政府咨询委员会在关键时刻救了阿根廷一把。 起初所有国家都建议驳回巴塔哥尼亚公司的域名申请,只有美国不同意政府咨询委员会对“”的干涉。 但随后美国将自己的态度转为中立,意味着除美国以外,政府咨询委员会达成一致反对(consensus objection),实质上宣判“”的申请无效,后来巴塔哥尼亚公司也确实撤回了申请。 不管怎样,ICANN的决策过程是自下而上、基于共识的,它要考虑全世界互联网社群的利益。 虽然阿根廷政府最终获得胜利,但这个决策过程比起联合国那些闭门会议要透明得多了,毕竟巴塔哥尼亚公司差点就拿到了“”顶级域名,毕竟政府咨询委员会长期行使建议权,而不是投票权,只有达成“一致”的委员会决定才有效力。 ICANN成立至今,美国商务部给ICANN创造了一个自由的环境。 没有美国商务部的放权,没有ICANN的多方攸关利益体模式,全世界现在熟知的互联网也会不复存在。 那么,当2014年3月奥巴马政府决定着手放弃对ICANN的规制,放弃对互联网域名的管理权,会让ICANN变成由政府占主导的机构吗?ICANN会不会被那些不以开放和自由互联网为宗旨的政府所绑架?奥巴马政府已经放弃了保护互联网自由的责任了吗?奥巴马政府已经否认,他们目前所做的切断与ICANN联系的努力,不是为了安抚因美国监听而气急败坏的外国政府,只是顺应开放的潮流。 但上述担心不是空穴来风。 不仅伊朗这样的国家对ICANN咬牙切齿,俄罗斯、巴西和法国也对ICANN的权力虎视眈眈,他们认为新结构中各国政府的影响力依然不足。 就在2015年12月,联合国大会还讨论,应该考虑推动一条全新的治理互联网道路。 俄罗斯的陈述听起来很糟糕,“我们有必要考虑,持续推进政府在互联网治理中的角色,加强国际电信联盟在这一领域的活动,并且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互联网使用伦理的指导帮助。 ”欧盟国家普遍反对俄罗斯的提议,但法国政府也想将“”或者“”的顶级域名,只适用在那些严格遵守地理规则给葡萄酒贴标签的用户;法国政府同时还希望只有那些真正的法国香槟产地才能使用包含“champagne.”的网址。 理论上谁控制了域名-IP的地址簿,谁就控制了互联网,没有域名的网站再也不能被发现。 但美国保守派杂志The Weekly Standard发文称,许多保守派的担忧实际上是多余的。 过去和将来ICANN都起不到助纣为虐的作用,ICANN目前掌管全世界仅有的13台域名根服务器,有的根服务器直接交由美国政府在运行,有的根服务器则由美国大学、美国私人公司进行管理,政治上他们不可能同时屈从于ICANN的压力,对网站域名进行审查。 如果不出意外,ICANN脱离美国政府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德国谈判委员会成员之一托马斯·李克特(Thomas Rickert)称,新的ICANN就像是一个国家,它有政府(该组织的董事会)、宪法(该组织的章程,其中包括使命和核心价值观)、司法机关(独立审查程序)和公民(咨询委员会和支撑组织)。 问题在于,脱离美国管理之后,ICANN能把透明度和问责制保持多久?它能挡住被各国政府接管的诱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