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IPv4地址中,32位地址被划分为两部分: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网络部分用于标识整个网络,而主机部分用于标识网络内的每台主机。在子网划分过程中,我们需要确定网络部分的长度,也就是划分出多个子网。
确定网络部分的长度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 网络规模
要考虑整个网络的规模,即需要容纳的主机数量。网络规模较小,可以将网络部分设置得较短,留出更多的主机部分;网络规模较大,则需要将网络部分设置得较长,以容纳更多的子网和主机。
2. 需求预测
在确定网络部分长度时,还需要考虑未来的需求预测。预计网络规模会快速增长,那么可以考虑将网络部分设置得稍长一些,以留出更多的子网和主机地址空间。相反,预计网络规模不会有太大变化,则可以将网络部分设置得较短一些。
3. 网络拓扑
网络的拓扑结构也会影响网络部分的长度选择。网络采用扁平化的拓扑结构,通常可以将网络部分设置得较短;而如果网络采用层次化的拓扑结构,则需要将网络部分设置得较长,以容纳更多的子网。
4. 子网划分要求
在确定网络部分长度时,还需要考虑具体的子网划分需求。需要划分出大量的子网,那么就需要将网络部分设置得较长;只需要划分出少量的子网,则可以将网络部分设置得较短。
确定网络部分的长度后,就可以进行子网划分。可以通过在IP地址中借助子网掩码来划分子网,子网掩码用于指定网络部分的长度。通过调整子网掩码,可以将一个大的网络划分为多个小的子网。
在子网划分过程中,确定网络部分的长度是一个关键步骤。需要综合考虑网络规模、需求预测、网络拓扑和子网划分需求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网络部分长度。只有选择正确的网络部分长度,才能确保子网划分的效率和安全性。
子网是怎么样划分?
通过扩展子网掩码的位数长度来生成子网。
比如:192段的子网掩码(255.255.255.0)的位数长度延长了3位,变为27位,那么就可以生成8个子网,因为这三位掩码位对应的IP地址的位可以取值000~111,每个子网内可容纳IP地址30个。
子网掩码如何确定网段?
这是个很难说清楚的问题在IPv4中子网掩码中不是0的掩码位是网络位,网络位确定网段在不是0也不是255的位中,是被划分了子网,要确定划分子网后的网段,就要将不是0也不是255的那位数转换成二进制,最后一个1以前所有的就是二进制的网络位,把它转化成十进制就好
关于子网划分的计算
将IP第一个字节192转为2进制得到,开头为110,可知这是个C类地址,即前24位为网络号,后8位为主机号。 三级IP地址中划分子网的方法是从主机号借用若干位作为子网号剩余为主机号,其中子网掩码中连续的1对应网络号及子网号,连续的0对应主机号。 再观察掩码的第四个字节,224的2进制表示为,“1”对应子网号,即子网号占3位,所以可以划分子网数为:2^子网号位数-2(去掉全0和全1两种情况)=2^3-2=6个子网,每个子网可以划分的主机号数为:2^主机号位数-2(去掉全0和全1两种情况)=2^5-2=30个主机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