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源 CMS 系统及其插件会不定期发布更新版本,其中通常包含对系统安全漏洞的修复。及时更新 CMS 系统及其插件是保证网站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用户应该定期关注 CMS 系统和插件的更新动态,并及时进行更新,以堵塞安全漏洞,降低被黑客利用的风险。
密码是网站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务必设置一个复杂的密码,并定期进行更新。密码应该包含大小写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并尽量避免使用与网站相关的信息,如网站名称、用户名等。还应该定期更换密码,以降低被猜测或被破解的风险。
许多开源 CMS 系统都内置一些安全防护模块,如防止 SQL 注入、XSS 攻击、暴力破解等。用户应该仔细了解 CMS 系统提供的安全防护功能,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的配置和开启,以强化网站的安全性。
在 CMS 系统中,通常会有一些具有高权限的用户,如管理员。这些高权限用户对系统具有较大的控制力,一旦被黑客攻破,就可能造成系统被彻底控制。应该尽量限制高权限用户的访问,并对其进行严格的权限管理,以降低系统被破坏的风险。
除设置复杂密码外,开启两步验证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安全措施。两步验证会要求用户在输入密码后,还需要输入一次性验证码或者指纹等额外的认证信息,大大提高账号的安全性。许多开源 CMS 都支持两步验证功能,用户应该积极开启并使用。
即使采取各种安全措施,网站也可能会因为黑客攻击或其他意外情况而遭到破坏。定期备份网站数据是非常必要的。用户应该制定一套完善的备份计划,包括数据库、网页文件、媒体资源等,并将备份文件存放在安全可靠的地方,以便在发生问题时快速恢复网站。
网站防火墙是一种专门用于保护网站安全的软件或设备,它可以有效地阻挡各种恶意攻击,如 DDoS 攻击、SQL 注入、XSS 攻击等。用户应该为网站配置合适的防火墙,并定期对其进行维护和更新,以确保网站的安全性。
除采取上述安全措施外,用户还应该定期检查网站的安全状况,包括扫描系统漏洞、检测异常行为等。可以借助一些专业的安全检测工具,或者聘请安全专家进行全面的安全评估,及时发现并修复存在的安全隐患。
开源 CMS 建站安全加固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包括及时更新系统和插件、设置强密码、开启安全防护模块、限制高权限用户访问、开启两步验证、定期备份数据、配置网站防火墙以及定期检查网站安全状况等。只有采取全面的安全措施,才能有效地保护开源 CMS 网站,确保其稳定、安全地运营。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
2011-7-9 10:03 满意回答 一、垫层法垫层法是先将基础下的湿陷性黄土一部分或全部挖除,然后用素土或灰土分层夯实做成垫层,以便消除地基的部分或全部湿陷量,并可减小地基的压缩变形,提高地基承载力,可将其分为局部垫层和整片垫层。 当仅要求消除基底下1~3m湿陷性黄土的湿陷量时,宜采用局部或整片土垫层进行处理;当同时要求提高垫层土的承载力或增强水稳性时,宜采用局部或整片灰土垫层进行处理。 垫层的设计主要包括垫层的厚度、宽度、夯实后的压实系数和承载力设计值的确定等方面。 垫层设计的原则是既要满足建筑物对地基变形及稳定的要求,又要符合经济合理的要求。 同时,还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局部土垫层的处理宽度超出基础底边的宽度较小,地基处理后,地面水及管道漏水仍可能从垫层侧向渗入下部未处理的湿陷性土层而引起湿陷,因此,设置局部垫层不考虑起防水、隔水作用,地基受水浸湿可能性大及有防渗要求的建筑物,不得采用局部土垫层处理地基。 2.整片垫层的平面处理范围,每边超出建筑物外墙基础外缘的宽度,不应小于垫层的厚度,即并不应小于2m。 3.在地下水位不可能上升的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当未消除地基的全部湿陷量时,对地基受水浸湿可能性大或有严格防水要求的建筑物,采用整片土垫层处理地基较为适宜。 但地下水位有可能上升的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应考虑水位上升后,对下部未处理的湿陷性土层引起湿陷的可能性。 二、重锤表层夯实及强夯重锤表层夯实适用于处理饱和度不大于60%的湿陷性黄土地基。 一般采用2.5~3.0t的重锤,落距4.0~4.5m,可消除基底以下1.2~1.8m黄土层的湿陷性。 在夯实层的范围内,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获得显著改善,平均干密度明显增大,压缩性降低,湿陷性消除,透水性减弱,承载力提高。 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其湿陷起始压力较大,当用重锤处理部分湿陷性黄土层后,可减少甚至消除黄土地基的湿陷变形。 因此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采用重锤夯实的优越性较明显。 强夯法加固地基机理一般认为,是将一定重量的重锤以一定落距给予地基以冲击和振动,从而达到增大压实度,改善土的振动液化条件,消除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等目的。 强夯加固过程是瞬时对地基土体施加一个巨大的冲击能量,使土体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变化,如土体结构的破坏或排水固结、压密以及触变恢复等过程。 其作用结果是使一定范围内的地基强度提高、孔隙挤密。 单点强夯是通过反复巨大的冲击能及伴随产生的压缩波、剪切波和瑞利波等对地基发挥综合作用,使土体受到瞬间加荷,加荷的拉压交替使用,使土颗粒间的原有接触形式迅速改变,产生位移,完成土体压缩-加密的过程。 加固后土体的内聚力虽受到破坏或扰动有所降低,但原始内聚力随土体密度增大而得以大幅提高;单点强夯如图1所示,夯锤底下形成夯实核,呈近似的抛物线型,夯实核的最大厚度与夯锤半径相近,土体成千层饼状,其干密度大于1.85g/cm3;三、挤密桩法挤密桩法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的湿陷性黄土地基,施工时,先按设计方案在基础平面位置布置桩孔并成孔,然后将备好的素土(粉质粘土或粉土)或灰土在最优含水量下分层填入桩孔内,并分层夯(捣)实至设计标高止。 通过成孔或桩体夯实过程中的横向挤压作用,使桩间土得以挤密,从而形成复合地基。 值得注意的是,不得用粗颗粒的砂、石或其它透水性材料填入桩孔内。 灰土挤密桩和土桩地基一般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含水量14%~22%的湿陷性黄土和人工黄土和人工填土,处理深度可达5~10米。 灰土挤密桩是利用锤击打入或振动沉管的方法在土中形成桩孔,然后在桩孔中分层填入素土或灰土等填充料,在成孔和夯实填料的过程中,原来处于桩孔部位的土全部被挤入周围土体,通过这一挤密过程,从而彻底改变土层的湿陷性质并提高其承载力。 其主要作用机理分两部分:(一)机械打桩成孔横向加密土层,改善土体物理力学性能在土中挤压成孔时,桩孔内原有土被强制侧向挤出,使桩周一定范围内土层受到挤压,扰动和重塑,使桩周土孔隙比减小,土中气体溢出,从而增加土体密实程度,降低土压缩性,提高土体承载能力。 土体挤密范围,是从桩孔边向四周减弱,孔壁边土干密度可接近或超过最大干密度,也就是说压实系数可以接近或超过1.0,其挤密影响半径通常为1.5~2d(d为挤密桩直径),渐次向外,干密度逐渐减小,直至土的天然干密度,试验证明沉管对土体挤密效果可以相互叠加,桩距愈小,挤密效果愈显著。 (二)灰土桩与桩间挤密土合成复合地基上部荷载通过它传递时,由于它们能互相适应变形,因此能有效而均匀地扩散应力,地基应力扩散得很快,在加固深度以下附加应力已大为衰减,无需坚实的下卧层。 桩径宜为300~450mm,并可根据所选用的成孔设备或成孔方法确定;桩距可为桩径的2.0~2.5倍;桩顶标高以上应设置300~500mm厚的2:8灰土,其压实系数不小于0.95;灰土挤密桩和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规定应通过现场单桩或多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 初步设计当无试验资料时,可按当地经验确定,但对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不宜大于处理前的2倍,并不大于250kpa;对于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宜大于处理前的1.4倍,并不宜大于180kpa.用静载荷试验可测定单桩和桩间土的承载力,也可测定单桩复合地基或多桩复合地基承载力。 当不用载荷试验时,桩间土的承载力可采用静力初探测定。 桩体特别是灰土填孔的桩体,采用静力初探测定其承载力不一定可行,但可采用动力触探测定。 处理后复合地基的载荷试验,应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202中附录A的要求进行。 对高层建筑或更重要的建筑工程,应尽量通过载荷试验确定处理后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和变形模量,这样不仅安全可靠,而且还不受规范中承载力特征值的限制,拓宽土挤密桩、灰土挤密桩地基的使用范围。 当基础的埋深大于0.5米时,处理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可按有关规范进行计算,深度修正系数取1.0,宽度不作修正,即:Fa=Fak+0+1.0*γm *(d-0.5) 工程资料表明:灰土挤密桩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已超过了400kpa,拓宽了灰土桩应用范围。 随着灰土桩应用范围的扩展,有的方法对桩间土并不产生挤密效应,应用的土质也不限于黄土和填土,在此情况下,需要有一个理论计算方法,根据其作用机理,完全可以建立一个复合地基承载力的计算公式:(1)、 Fspk=(K1*Fpk*Ap+K2*Fsk*As)/A式中:Fspk—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Fpk—土桩或灰土桩承载力特征值(kpa)Fsk—天然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A— 有效加固面积(平方米),A=Ap+AsAp—土桩或灰土桩截面积(平方米)As—桩间土受压面积(平方米)K1—与土桩或灰土桩不同桩径、不同土质材料有关的系数,对于孔隙比不大于1.3、液性指数不大于1的一般粘性土和杂填土,K1可查表(表略)K2—挤密后沉降量在10mm时的承载力特征值与挤密前地基受压沉降量在10mmm时承载力的比值,亦可取K2=1.0(2)、若已知桩体的承载力特征值Fpk和变形模量Eop、桩间土的承载力特征值Fsk和变形模量Eos(一般按原地基取值)、处理地基中桩的置换率m,则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spk=m*Fpk+(1-m)FskE0sp=m*Eop+(1-m)Eos一般情况下,上式计算结果偏于安全。 但少量工程除外,即设计值高于实测值。 (3)、若已知桩土应力比,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也可按下式计算:Fspk=m*n*Fsk+(1-m)Fsk=[1+m(n-1)]Fsk=Fsk/Us式中:n—桩土应力比Us—应力扩散系数,Us=1/[1+m(n-1)] (4)、复合地基承载力也可按刚度进行计算: Fspk*A=Fpk*Ap+Fsk*As式中符号意义同上式。 施工:成孔应按设计要求、成孔设备、现场土质和周围环境等情况,选用沉管(震动、锤击)或冲击等方法。 质量检验:灰土挤密桩和土挤密桩地基竣工验收时,承载力应采用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一般来说,挤密桩可以按等边三角形布置,这样可以达到均匀的挤密效果。 每根桩都对其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土体有一定的挤密作用,即使桩与桩之间有一小部分尚未被挤密的土体,因为其周围有着稳定的、不会发生湿陷的边界这一部分也不会发生湿陷变形。 桩与其周围被挤密后的土体共同形成了复合地基,一起承受上部荷载。 可以说,在挤密桩长度范围内土体的湿陷性已完全被消除处理后的地基与上部结构浑然一体,即使桩底以下土后的土体即使有沉降变形,也是微小的和均匀的,不致对上部结构形成威胁。 桩的间距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挤密效果的好坏,也与工程建设的经济性密切相关。 四、桩基础桩基础既不是天然地基,也不是人工地基,属于基础范畴,是将上部荷载传递给桩侧和桩底端以下的土(或岩)层,采用挖、钻孔等非挤土方法而成的桩,在成孔过程中将土排出孔外,桩孔周围土的性质并无改善。 但设置在湿陷性黄土场地上的桩基础,桩周土受水浸湿后,桩侧阻力大幅度减小,甚至消失,当桩周土产生自重湿陷时,桩侧的正摩阻力迅速转化为负摩阻力。 因此,在湿陷性黄土场地上,不允许采用摩擦型桩,设计桩基础除桩身强度必须满足要求外,还应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采用穿透湿陷性黄土层的端承型桩(包括端承桩和摩擦端承桩),其桩底端以下的受力层: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必须是压缩性较低的非湿陷性土(岩)层;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必须是可靠的持力层。 这样,当桩周的土受水浸湿,桩侧的正摩阻力一旦转化为负摩阻力时,便可由端承型桩的下部非湿陷性土(岩)层所承受,并可满足设计要求,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与正常使用。 五、化学加固法在我国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处理应用很多,并取得实践经验的化学加固法包括硅化加固法和碱液加固法,其加固机理如下:硅化加固湿陷性黄土的物理化学过程,一方面基于浓度不大的、粘滞度很小的硅酸钠溶液顺利地渗入黄土孔隙中,另一方面溶液与土的相互凝结,土起着凝结剂的作用。 碱液加固: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在我国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加固原则为:氢氧化钠溶液注入黄土后,首先与土中可溶性和交换性碱土金属阳离子发生置换反映,反映结果使土颗粒表面生成碱土金属氢氧化物。 六、预浸水法预浸水法是在修建建筑物前预先对湿陷性黄土场地大面积浸水,使土体在饱和自重应力作用下,发生湿陷产生压密,以消除全部黄土层的自重湿陷性和深部土层的外荷湿陷性。 预浸水法一般适用于湿陷性黄土厚度大、湿陷性强烈的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 由于浸水时场地周围地表下沉开裂,并容易造成“跑水”穿洞,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所以空旷的新建地区较为适用。
找PHP高手改网站源码
直接改css就行了设置宽度为24.5%
最好用的CMS程序是什么?
没有什么最好,适合自己的就可以,主要看你做什么类型网站,比如你做购物的用ecshop,做企业,新闻这些可以用pageadmin,做博客可以用wp,做论坛可以用discu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