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P 路由表是网络设备用于存储和管理数据包转发信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动态更新是 IP 路由表维护的一个关键机制,它能够及时反映网络拓扑结构的变化,确保数据包能够沿着最优路径转发。
动态更新的主要机制有两种:动态路由协议和路由缓存。动态路由协议,如 RIP、OSPF 和 BGP 等,通过定期向相邻路由设备交换路由信息,自动更新路由表。路由缓存则是基于数据包转发过程中学习到的路径信息动态更新路由表。
动态更新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路由设备发现网络拓扑变化; 2)根据路由协议或缓存中的信息重新计算最优路径; 3)更新路由表项; 4)将更新后的路由表项广播给相邻路由设备。通过这种动态更新机制,路由表能够及时反映网络环境的变化,为数据包转发提供正确的路由信息。
动态更新是保证 IP 网络高效运行的重要保障。它使路由表能够自动适应网络环境的变化,减轻网络管理员的工作负担,提高网络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什么情况下路由表会发生变化?
操作系统的路由表平时是动态的,当然你手动添加了静态路由条目除外,显示的是你的连接的路由信息。 当你更改了你的网关或者添加了新的IP地址都会变化。 路由器里的路由表记录的路由信息会根据请求访问的连接地址的变化不断的添加新的链路路由信息,比如收到一个新的连接请求,而访问地址在原来的路由表里没有,就会生成一个新的路由记录来记录这条新的路由信息。
动态路由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动态路由器上的路由表项是通过相邻路由器之间交换彼此的信息,然后根据一定的算法优化生成的。 这些路由信息会定期更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网络环境,从而确保随时获得最优的路径选择。 为了实现IP分组的高效路由,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制定了多种路由协议。 其中,自治系统(AS)内部的网关协议包括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OSPF)和路由信息协议(RIP)。 自治系统是指在同一实体(如学校、企业或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管理下的主机、路由器及其他网络设备的集合。 除了自治系统内的路由协议,还有用于自治系统之间外部网络路由的协议,如BGP-4。 运行这些路由协议的软件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路由软件。 在Linux操作系统中,常见的路由软件有gated和zebra。 gated软件有两种版本:一种是基于GPL协议的免费版本,另一种是收费版本;而zebra则是由日本某组织开发的一款完全基于GPL协议的高效路由软件。 大多数Linux发行版默认都会包含gated软件,因此我们在下面主要介绍gated的配置和使用方法。 在gated软件中,我们可以通过配置文件来设置路由策略和参数。 这些配置文件通常位于/etc/gated目录下,包括、、等。 其中,是gated的主配置文件,定义了全局参数和默认设置。 和则分别用于配置OSPF和RIP协议的具体参数。 在配置gated时,我们需要指定网络接口、网络地址和子网掩码等信息。 例如,可以使用如下配置来指定eth0接口的网络地址和子网掩码:interface eth0address 192.168.1.1netmask 255.255.255.0此外,我们还需要配置路由策略,以确保数据包能够正确地转发到目标网络。 例如,可以使用如下配置来指定默认路由:default gw 192.168.1.254配置完成后,需要重启gated服务以使更改生效。 可以通过执行如下命令来重启gated:service gated restart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就可以在Linux系统上正确配置和使用gated路由软件,实现高效和准确的路由功能。
rip、eigrp、ospf的特点及区别
动态路由协议是网络中非常关键的技术,其中RIP、EIGRP与OSPF是运用最广泛的三种内部网关协议。 这些协议在众多设备生产商的设备中得到支持,以实现高效的数据传输和路由选择。 动态路由协议算法主要分为三类:距离矢量算法、链路状态算法及平衡混合算法。 RIP采用距离矢量算法,EIGRP采用平衡混合算法,OSPF使用链路状态算法(SPF)。 每种算法都有其独特性,下面分别介绍三种协议的特点:RIP路由协议是基于UDP协议的内部网关协议,端口号为520。 其更新机制为触发更新,即路由表发生变化时立即广播更新报文,周期为30秒。 超过180秒无回应时认为路由不可达,240秒内删除路由信息。 RIP适用于小型网络环境。 EIGRP路由协议结合了链路状态与距离矢量型路由选择的优点,是一种Cisco专用协议,端口号为88。 EIGRP使用扩散更新算法(DUAL),而OSPF采用SPF算法。 SPF算法以带宽作为度量方式计算最优路径,而DUAL算法综合带宽、延迟、负载与可靠性来确定最佳路径。 OSPF路由协议基于IP,协议号是89,数据封装在IP报文中。 它是一个内部网关协议,专用于单一自治系统内的路由决策。 OSPF维护全网链路状态数据库,采用SPF算法。 OSPF将区域分为四种类型:主干区域(area 0)、标准区域、存根区域和不完全存根区域。 比较RIP、EIGRP与OSPF的特点:- 自动汇总功能:RIP v2与EIGRP支持自动与手动汇总,但EIGRP在手动汇总上更具灵活性。 OSPF则提供完全的手动汇总功能,无需任何条件限制。 - 跳数限制:RIP在网络中最大跳数为15,超出则默认为不可达。 EIGRP与OSPF协议则无跳数限制,适于大型网络建设。 - 路由计算:RIP基于跳数确定最优路径,而EIGRP与OSPF则考虑延迟、负载与可靠性等参数。 - 协议兼容性:RIP与OSPF几乎在所有厂商设备上支持,而EIGRP仅适用于思科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