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乐视网 :这家公司在2015年遭遇域名"乐视.com"被抢注的问题。抢注者趁乐视网延迟续费时迅速将域名注册并转手,最终乐视网花费大量资金赎回自己的域名。
2. 雅虎 :2016年,雅虎的多个域名被抢注,包括雅虎日本和雅虎台湾的域名。抢注者利用雅虎的续费延迟进行域名抢注,给雅虎造成严重的品牌和业务影响。
3. 百度 :2017年,百度的多个域名遭遇抢注,包括百度云和百度卫士的域名。百度最终通过法律诉讼的方式,成功收回自己的域名资产。
1. 及时续费 :定期关注域名到期时间,提前续费可以有效预防域名被抢注。
2. 设置自动续费 :大多数域名注册商提供自动续费服务,可以确保域名不会被占用。
3. 监控域名状态 :可以使用专业的域名监控工具,实时掌握域名的注册信息和使用状态。
4. 采取法律手段 :域名被抢注,可以通过UDRP仲裁或者司法诉讼的方式进行维权。
别人注册的域名今年12月4号到期,我应该怎么才能抢注他的
在抢注域名时,不少网友会为选择域名抢注平台而头疼,到底如何选择域名抢注平台?国内有哪些好的域名抢注平台?今天小编就来教大家如何选择国内域名抢注平台。
随着域名行业的不断发展,域名抢注平台越来越多,但是熟悉域名领域的朋友应该知道,很多域名投资者都来自于世界各地,这对国内的域名抢注者而言就会存在语言上的障碍。 除此之外,我们在选择域名抢注平台的同时,应该尽可能多得选择渠道广阔的平台,只有集合国内外域名抢注渠道的资源,才可以最大程度上得保证域名抢注的成功率。
综上所述,到底国内哪家域名抢注平台比较好呢?在这里小编推荐使用聚名网,聚名网融合了国内外大大小小的域名抢注渠道,在我们进行抢注的时候能给用户大通抢注障碍,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抢注成功。
此外即使你不会外语也没关系,海内外域名都被收编进网站,且网站全中文操作,结果国内网友因语言不通而产生的障碍。
在操作时也很简单,首先我们打开聚名网,点击【域名抢注】,再点击【过期域名列表】查看近期有哪些域名处于过期阶段或可以直接抢注。
后面有【预定】按钮的域名则是即将被过期删除,可以预定抢注的域名,后面有【go】按钮的域名,则表明该域名可以直接抢注。
点击【预定】或者【go】按钮后,会进入以下界面,选择你认为合适的渠道进行抢注,当然抢注成功率越高,费用就会相对越高,但相较于其他平台,聚名网的抢注费用相对便宜了。
综上所述,聚名网在网站语言设置,渠道开拓以及操作方法上都比较符合国内网友的使用习惯。 以上就是小编对国内域名抢注平台哪家好等相关问题的见解。 希望各位国内的米农可以找到自己用着顺手放心的域名抢注平台。
有人在godaddy抢注过域名吗?抢注工具好用吗?
我之前就是发现一个域名已经进入pendingdelete阶段,立马去godaddy抢注的,最后成功了。
一般域名过期后,首先会进入宽限期,接着是高价赎回期,最后若未进行续费,则会被删除,再次面向公众开放注册。
我是在godaddy买了域名抢注服务,域名过期后,平台第一时间就自动帮我去抢注;订购域名抢注服务后,平台还会提供免费的每日监控工具,方便自己时刻关注域名情况,很方便。
如果有其他人同时抢注了这个域名,平台会通知你进行竞拍,竞拍顺利的话域名就是你的了,抢到域名之后,差不多等上一个多月域名就可以转到你的账户了,域名抢注费用中已经包含一年的域名注册费用,价格还是挺实惠的。
godaddy的域名抢注服务还附赠域名交易会员资格,有这个会员,可以在Godaddy上架出售自己的域名。
如果你没抢注成功,可以把域名抢注积分转移给另一个域名,好域名非常多,域名抢注积分不会过期的,望采纳。
域名未注销备案被动侵权
一、域名未及时注销备案,具有被诉侵权的风险根据现有制度下,当域名注册者未及时对域名进行续期,从而导致域名过期被回收,且个人与企业往往也不会去主动注销在申请使用域名时候的备案信息。 当域名经过回收后重新开放注册时,往往会被检测未注销备案域名的注册机构进行抢注册,而第三方重新注册到该域名后,由于备案主体信息还存在,因此会存在由备案主体为该域名对应网站的行为进行负担的法律风险。 案例1:a公司是一家专注电子产品、塑胶、模具、热流道技术的企业,因其名下作为官网使用的网络域名过期后被舍弃,既未进行续费又未及时注销备案信息,从而被第三方恶意抢注后制作视频侵权网站,结果a公司被版权方起诉承担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侵权责任。 而该案件一审法官也认定以“工信部备案主体”作为侵权责任承担主体结案,判令a公司对“侵权行为”承担一定的侵权责任。 事实上该类情形并非个例,通过检索发现,中小微企业间存在大量的该类“被动侵权”的情形。 其实际情况为大多数中小微企业会选择注册域名作为自己的企业网站使用,但后续因业务调整或者其他原因,主动放弃相关域名的使用,因不了解域名备案相关规定,故未曾主动去注销其在工信部的备案信息,其后被第三方注册使用后,而现在认定的倾向是历史备案人要对使用人的行为承担一定的后果。 上述案件中法官也对该类行为进行了判定确认:工信部ICP备案主体即为法定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在没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情况下,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ICP/IP地址/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查询到的网站主办单位应被认定为备案网站的运营者,其应当就涉案的侵权行为承担责任。 上述认定为现在法院的普遍判决倾向,但是经过笔者检索,仍有不少法官认为,不能仅仅依据备案主体信息就认定其为实际的侵权主体,实际的侵权主体应当为侵权事实发生期间网站域名的实际所有人而非ICP备案主体,从而不支持备案主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的主张。 生效案例判决在前述的几个案件的审理调查中发现,法院在认定侵权网站实际使用者的时候,往往从一下角度进行逐步判断:首先,鉴于从法律及行政管理规定的角度均未要求域名的持有者与网站的经营者必须为同一主体,且现实中存在租用域名经营网站等情况,故一般意义上,域名的持有者与域名项下的网站的经营者并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不能仅以域名的持有者来认定网站的经营者。 故一般情形下利用实际注册人来主张“备案主体”并非实际网站经营者的抗辩往往得不到法院支持。 其次,原告根据工信部ICP/IP地址/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记载的信息,在侵权期间涉案网站的主办单位是备案主体。 故对于主张“备案主体”于被诉侵权行为发生期间为涉案网站经营者这一主张,完成了初步证明责任。 需要“备案主体”来提供证据其并非涉案网站域名的实际持有者及涉案网站的经营者,亦未实施上述侵权行为,若其未能提供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其事实主张的,应承担不利的后果。 最后,根据双方证据进行综合判断,认定实际实施侵权行为的主体及承担责任主体。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被告是否应当承担民事法律责任,仍应根据《民法典》及相关规定予以认定,即具有相应的侵权行为,才有责任。 而《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属于规范互联网信息服务活动的行政法规,不属于规范网络民事侵权行为及侵权责任认定的特别法律规定,不能据此作为承担侵权责任的依据。 而备案主体只能作为初步认定侵权人的依据,而当有证据能够明确的指出侵权事实发生期间该域名为他人所有并使用,则不应当再依据备案主体来认定侵权责任承担主体。 因此律师建议,特别是中小微企业,需要好好检查自己的网站及域名,如果具有丢弃域名,要及时注销备案信息,避免不必要的侵权诉讼风险。 二、域名被恶意抢注后导致被动侵权,备案人如何维权?由于对域名的疏于管理,在域名过期时未能及时进行备案注销,很多不法分子利用这种没有取消备案的域名,衍生多条“灰产”、“黑产”。 最常见的是一些不法分子就会暗中检测这些域名,在域名重新开放注册的第一时间将其抢注,而这种抢注往往是通过某些境外的域名注册机构进行。 由于该类域名已经有工信部备案信息,不需要重新备案。 不法分子会直接利用该域名,实施违法犯罪行为,包括诈骗、强迫交易、敲诈勒索等,或者高价打包卖给下游的‘黑产’团伙使用。 更有甚者自己运营侵权网站,而向实际“备案主体”主张维权的自导自演行为。 我们尊重知识产权,但我们也坚决反对利用该行为进行恶意诉讼的行为。 因此碰到该类恶意团队,需要我们积极主动应诉维权。 第一,核查原告方是否具有明确的维权基础。 和其他诉讼案件一样,首先可以从原告提交的起诉材料进行审查,看原告是否属于实际权利主体以及是否有实际的维权基础。 (具体可参考上述xx案例)。 对权属不明特别是“自导自演”虚假诉讼的主体,总能够找到其瑕疵部分。 第二,证明自身并非网站实际运营主体。 该类证明材料较多,可根据具体案件情况有针对性性的举证,具体可选择证明力度较大的材料进行举证。 如向域名服务商购买域名时候的合同、与服务商签订网站搭建协议等;检索查询域名现有注册人信息,一般可以通过“whois”查询等其他域名检索网站,对域名注册人的信息进行汇总,能够证明其与被告不属于同一人。 但该类方法弊端为对利用国外公司注册的域名很难检索到有效信息。 第三,地方通信管理局出具的域名备案信息。 该证据一般需要向法院申请调查函,列明具体需要调查的内容,往往能够查询到备案主体对域名的实际使用信息,已经备案过程中的审查信息,能够有效证明备案主体的实际使用时间。 第四,除了上述证据外,可以通过第三方网站进行查询,查询涉案域名的历史网页快照信息;查询涉案域名的历史注册商信息;对比历史ip对应的物理地址信息。 通过以上信息对比,佐证其并非“备案主体”在实际运营,并进一步找出实际侵权主体。 避免自己承担一定的侵权责任。